原标题:消失47天,李子柒突然发声:关注流言容易,学习一个人的优点很难
我们喜欢李子柒,是因为她视频中一道菜、一支笔、一件衣服背后呈现的传统文化。如果不喜欢,不妨停在原地。不打扰,是礼貌。不越界,是尊重。
——女同事说
文章来源:王耳朵先生(ID:huangezishiba)
作者:王耳朵
李子柒的上一条微博,停留在7月14日。
停更,已长达一个半月。
再出现,却是她发布在另一社交平台的两条坏消息。
8月29日深夜,李子柒发了张表情包,配文:
“半夜被恶心到了,这么快就按耐不住了么?”
有人不明所以地询问,得到的回答,更是耐人寻味。
但很快,李子柒又删掉了这条回复。
第二天,即8月30日一早,李子柒再发一则动态。
内容,令人惊愕: 报警。
“被恶心”以及报警的事由,李子柒并未解释。
但从之前种种事件按图索骥,可见端倪。
就在报警的4天前,李子柒助理发过一条警示大家的微博。
称近期有很多人冒以李子柒的名义,四处发诈骗短信。
短信的内容,看上去是有人对李子柒的粉丝群体做了精准的信息获取。
一上来,直呼对方本名。
之后是“上红心”“加好友”“每个钟xx元”的邀请。
诈骗的对象,不在少数。
不过,这早已是几天前的事。
李子柒助理也说了,当时她们已经向公安备过案。
其实困扰李子柒的,一直还有另外一件事: 被骚扰。
其实从2016年走红开始,骚扰就从没停止过。
据「新榜」采访,2018年初,有两个开着外省牌照车的人,不知以何种渠道摸到了李子柒的家。
他们暗暗操控着无人机,盘旋上空偷拍。
甚至几次,飞到了李子柒的头顶。
当时闹到了警察局,但那两人坚持说自己只是来旅游,因为李子柒家房子好看才拍。
警察问不出什么,只好撤下设备,放他们回去。
在那之后,李子柒年迈的奶奶因惊扰生了许久的病,很多天吃不下东西。
她想搬家,又苦于奶奶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屋,只能忍下委屈。
但那些人没有放过她。
那年春节,李子柒的家又三番几次被人骚扰。
安窃听器、监视器,多达20多枚。
大过年的,她不得已带着奶奶逃也似的搬离了家。
李子柒算是个内心很强大的姑娘。
这些年,她爆红,成“顶流”,却始终以“半隐居”的方式躲避人潮。
她被黑被骂被质疑,被人人拿着放大镜揪小辫子,却坚持在作品上精耕细作。
哪怕被不怀好意的目光和言语逼至墙角,也嬉笑着从不较真发火,咽下一切。
但这一次,李子柒似乎退无可退。
与报警一起公布的,是她即将停更的消息。
“埋头做内容,忽略了很多现实问题。”
不管这“现实问题”是被骚扰,还是被冒用名义诈骗,或是被资本倾轧。
李子柒的报警和停更,都在向我们释放一个信号:
流量如同深渊,可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,深渊也在凝视你。
最早,这个故事发生在沈巍身上。
他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,“流浪大师”。
走红的那些日子,沈巍身边围满了不知从何处赶来的网红和主播。
里三层外三层,摆出夸张的造型。
每天都有人来上海找他认亲。
有人叫嚷着要拜师学艺,甚至有人喊他“爸爸”。
有人胸口挂着牌子,写着“我要嫁给你”。
稳赚了一波眼球的同时,不忘加上自己的账号ID。
紧随其后,被推入流量漩涡的,是程运付。
他也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,“拉面哥”。
走红后,那个曾经闭塞的小村,涌进了难以计数的人群。
有人从新疆坐32个小时火车赶来,有人从1600公里外自驾而来。
千里迢迢,不是来吃面,而是来吃拉面哥。
有人翻上他家围墙,拍到后半夜。
有人向拉面哥示爱,有人“卖身葬父”,有人开着直播要给拉面哥转钱,表达“感恩”。
还有几个月前,郑州街头96岁的张奶奶。
一把年纪,摆了30年菜馍摊,自食其力。
但被拍下后,好奇的、凑热闹的、蹭热度的人们蜂拥而至,把奶奶的摊位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个个举起手机、相机,架起直播设备,对准奶奶的脸,肆无忌惮地拍摄。
一边录着视频,一边还要不停问着老人同样的问题:
“多大年纪了?”
“摆摊多久了?”
“怎么这么大岁数还出来干活?”
伸出去的话筒,恨不得塞到老人嘴里。
我们都瞧不起这些蹭热度的跳梁小丑。
骂他们打扰这些平凡人的生活,瓜分“名人”的流量以牟利。
但也从来没反思过,其实把制造闹剧的机会拱手送给他们的,可能正是我们自己。
梁文道写过一句话:
“我们喜欢看真人秀,喜欢围观他人的微博、*、朋友圈,我们好像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去观看他人的生活。
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特色——是一种 「集体偷窥」。”
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呻吟着无聊。
上班、读书、家务、孩子......人永远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。
随之而来的,围观、猎奇,充斥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。
这就是为什么,一对直播沈巍的兄弟,一天不到,就可以收到上万打赏。
一个自称是“师娘”的女人,在沈巍身边坐了两天,就薅到了数十万粉丝。
一个蹲守拉面哥直播了7天的主播,说自己7天粉丝涨了3、4千。
讽刺的是,拉面哥一碗拉面卖3块,利润是5、6毛。
而最初拍火拉面哥的博主,一晚上直播收益有4、5千块钱,相当于拉面哥卖出8000多碗拉面。
我们一边瞧不起这些吸血虫般的附骨之蛆。
一边又用自己的围观,帮他们赚得盆满钵满。
电影《鬼子来了》里有一个不起眼的细节。
姜文饰演的马大三,即将被砍头。
周围一群看热闹的人,作壁上观,其中两个说书人兴高采烈地商议:
“这故事多好啊。”
“回去咱写个拿人的段子。”
“拿人”是什么意思?
够传奇,够曲折,够煽动情绪,够让人涕泗横流,奔走相告。
这就是分食流量者的心态:
流量如潮涌,涨潮之时围观者纷拥而上,退潮之后,无人在意落水的“主角”是否安好。
沈巍火了,也没了自由。
路边24小时都有人蹲守,就算睡觉,脑门上也顶着四面八方的闪光灯。
他干脆也学着直播挣钱,可申请的账号,没过几天却被封了。
原来,“流浪大师”本人,被冒牌货举报顶替了。
他开始有了黑粉,一言一行,被人戳着脊梁骨指责。
母亲节他说自己不会去看老母亲,被网友骂不孝顺。
说自己会一大早过去,又被网友斥责为借着节日炒作自己。
有人见不得他不再“流浪”,要求他退换早前打赏给他的钱。
不到一年,他的头发白了一半。
他再也睡不着了。
去年5月,沈巍发表了一封公开信,宣布退网。
他说,就让自己的消失成为一个标本,让世人认清互联网的乱象。
但乱象仍在继续。
“拉面哥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被人诱骗签下一个网红公司。
出镜直播,但是没收到任何的打赏,钱全都进了公司的口袋。
他的院墙被人推倒,家人、邻居都被吓得不敢出门。
他再也不敢摆摊,躲在家里,崩溃表示,自己只想做个普通人。
这个30多岁、面容沧桑的男人,掩面痛哭。
96岁的张奶奶,本就是半夜出摊。
但那些打着买菜馍旗号来围拍的人,让她不仅要一边连轴干活,还要一边尽力回答问题。
曾经在很多镜头面前侃侃而谈的奶奶变得沉默。
可人群并不在意。
他们开着直播,从各个角度,将奶奶的疲态玩笑似的录下。
奶奶忍不住,拍了一下小铲子,让大家别拍了。
但没有人停下。
一周后,奶奶不堪其扰,默默休摊了。
那个曾让她自食其力、坚守了30年的活计,终于被迫放弃。
名人是没有权利拒绝的。
在我们乐此不疲地围观、议论,“打卡网红”们围追堵截地拍摄、直播后。
有人满足了好奇心,有人塞满了钱袋子。
人人心满意足,四散离去,只留下当事人,望着自己分崩离析的生活,如同一个迷路的孩子,茫然失措。
更大的遗憾在于,一场场类似的流量狂欢后,所有人都忘了我们最初关注到这些走红之人的原因。
我们喜欢李子柒,是因为她视频中一道菜、一支笔、一件衣服背后呈现的传统文化。
是朴素的农家生活中,流淌出的诗意。
是一个姑娘肩扛手提,一点点铺就的美好。
我们赞叹沈巍,是因为他冬天睡桥洞,夏天睡草坪,却总会洗净双手,全神贯注地读书。
是因为他吃着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一日三餐,却可以通读《左传》《战国策》。
对《尚书》做出“上古之书,人心之书,帝王之书,充满争议之书”的点评。
我们钦佩程运付,是因为3元一大碗拉面,15年没涨过价的朴实。
是因为那句“等老百姓都有钱了,我再涨”中最单纯的善意。
我们感动于张奶奶,是她虽高龄却不想靠孩子,肯吃苦、肯钻研的劲儿。
她活得从容,自己养活自己,乐在其中,活得有价值。
还有她平实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人生智慧。
可学习一个人的优点很难,关注ta的八卦却很容易。
谁也无法保证类似的悲剧不会再发生。
但愿下一次流量的潮涌到来时,我们除了谴责那些蹭热度的寄生虫,也能记得提醒自己:
欣赏李子柒的诗意,而不是围观李子柒的生活;
敬畏沈巍的虔诚,而不是打扰沈巍的人生;
学习程运付和张奶奶的朴实与善良,而不是嘲弄他们的人生节奏。
我想,这也是所有偶像与标杆,存在的意义:
成为他们,而不是围观他们,更不是围观那些围观他们的人。
每日互动
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?
评论区告诉我~
//
更多好看的
一向凡尔赛的撒贝宁,这次却哭了
我们“忽视”的这群人,值得800个热搜!
12年前,被复旦破格录取为博士的38岁三轮车夫,现在怎么样了?
作者:王耳朵,上不知天文,下不知地理,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。关注【王耳朵先生】(ID:huangezishiba),一个路见不平,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。
你 “在看”我吗?